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引经说序浅谈现实学佛之法

引经说序浅谈现实学佛之法

1. 序言的重要性

身为佛教徒,对学佛都抱有多多少少的兴趣.但一般人对于佛经的序前和序后语,不加以重视,敷衍带过而已.其实序前和序后语如我们每日起床前,工作前必须进行的一些事前和事后的准备工作.如果我们准备功夫做得好,在工作当中会有事半功倍,有效地发挥我们的精神和能力.

这序前和序后工作,都含有非常重要意义.如您上飞机时,一般客机的服务员会要求您额外小心放好行李,调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关掉可能干扰飞行的仪器如手机,电脑等等,这些小动作将确保飞行和旅客的安全,顺利达到目的地.在飞机下降的时候,也是要求进行一些动作.以便安全抵达目的地.

在佛经里,序前和序后语已形成一种具有系统化的操作方式.但由于时过境迁,一些操作方式可能不符合现实情况.但我们可返观现实生活方式并参照有关操作方式的意义去听经闻法,我相信会使我们达到优良效果.

为了方便解说,现引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序前和序后语作为讨论对象.

前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 前序一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二)前序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三)前序三
后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四)后序一

前序分为三段,后序一段如下:-
一为说明介引时间地点人物, -前序一
二为说明日常的佛化生活 -前序二
三为说明求法的方式 -前序三
四为说明大众接受有关的佛法以及按有关佛法实行. -后序一


2. 介引时间地点人物的重要性 -前序一

有心学习佛法的人,对于谁作为介绍引入的导师或方法,所选择的时间,所选择的地点,周围会出现的人物等对修行过程会起很大作用.在印度古时候,释迦牟尼佛所选择作为说法的地点多数是在一些修行的道场,正确的地点能起正确的信念.

同样的,发心学习佛法的初学者至高僧大德大菩萨,我们应参照佛经上的方式选择正确的导师,编制和选择适当的时间,选择可修行学习的场所以及其周围经常会出现的人士.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或佛青一般都有在全国各地佛教场所的名单.因此,特别是初学者,应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时间表,接近这些真正修行佛教场所和佛教导师,避免走入旁门左道,误入歧途.

这是学习佛法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3. 日常佛化生活的重要性 -前序二

在踏入第一步正确的抉择后,如何将佛法发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主要阐述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后说法的日常生活方式,无有什么特别的动作或接受特殊的种种供养,佛化生活是脱离世俗的种种贪嗔痴束缚,按照各自岗位生活,同时在饭食或工作完毕,必须要养成收拾工具和维持周围整洁的环保习惯,对自己本身的整洁也要注意,以达至身心健康的状态.除此之外,在听闻佛法,也离开生活中重要环节进食,不会因为饥饿,而影响情绪.

因此,学佛者的现实佛化生活也应学习脱离种种束缚,在岗位上积极的工作对职位负责,在工作完毕之后和追求佛法之前,必须安排好一切善后工作和自我清理整洁,这样可完完全全的放下和带着舒适的心情听闻佛法.

4. 求法方式的重要性 -前序三

一旦能抱着一种轻松,舒适的心理和整洁的衣着去学习佛法.对求法的方式也必须要注意.

释迦牟尼偏时代求法的方式一般都是求法者以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形提出问题.这些小小动作,如能重视和修持,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般我们要接见重大人物或对我们性情上具有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如心仪男女对象等,我们在会面之前,都会无意识的调整齐我们的衣着,重新梳好头发,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也是一种重视和专注的形态,一般会起定的作用.佛法中有讲,由定而生慧.这些动作有如经上讲的偏袒右肩,起差不多同样的作用.

因此,在求法前,我们必须要存有礼貌,尊敬和重视之心.在行为上,要注意是否仪表得体,虚心下问和全神贯注地学习形态.

在求法时,右膝著地,合掌恭敬是对导师的一种高尚尊崇的礼仪.现佛教徒,礼佛时也有采纳这种方式.对于求法者,必须了解这种崇高的求法精神的意义,如能恭恭敬敬的向佛,法,僧寻求学佛的方法.必能有一定的成果.

现今的社会,由于种种风俗习惯,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仪式.最重要的是在求法时要存有并采纳崇高敬意的向导师行礼.


5. 信受奉行所教导的方法重要性 - 后序一

在听闻佛法后,一般都会有法喜充满的感觉.对于所教导的方法,还是要去修行实践.因此,信受奉行是听完后非常重要的环节.有闻有行,方能有成果.


6. 总结

大体上,几乎所有的佛经的前序和后序部分都是按以上格式.这也是修学佛法的环节.佛经上也告诉我们,这些学佛之法,都是非常现实且与日常生活存有密切关系.在平常生活中,如能保持正确的目标,正确的观念,正确的修持态度,便能有所成就.

最后,引用[佛法如如万法融,真真俗俗本圆通,若能觅得其中意,皆在日常行用中]作为结束.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My Article in Buddhist Digest - 111

From cause and effect to understand how to extend your life!!


My Faith In Buddhism

The first time I came across the buddhism was at the age of 10 when I was enrolled in Sunday Dharma School in Triple Wisdom Hall in Penang.
Since then, I was much influenced by Buddha and his Dharma. It is one of my whole life aims to dedicate myself to follow and disseminate his teachings, which I strong believe that it would bring good deeds and effects to this world.
I am very admire of our great teacher, who left his comfort zone as a prince to pursue his ultimate goal. Even after attaining the enlightenment, he continue to teach and help others to find the truth of life. It is attainable and achievable as shown by our great teacher.